中國更需要通過發展市場經濟來發展社會化大生產_《資本論》專題研究
在以往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社會化大生產是現成的,是資本主義已經為社會主義準備好的,我們的任務只是奪取政權,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上來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然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國家來說,在自然經濟傳統濃厚,長期重農抑商、生產社會化程度很低的基礎上,如何搞社會化大生產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重要。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農村,我們雖然搞了生產隊、人民公社,其實質是自然經濟在較大規模上的重演。極端的抑商政策把幾億農民死死束縛在土地上,實際上是維護、鞏固了自然經濟,嚴重阻礙了農村商品化、社會化、工業化的進程,抑制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在城市,工廠“大而全”“小而全”的特征里,同樣可以看到自然經濟自給自足的影子。我們所走的,實際上是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用自然經濟的觀點來搞社會化大生產的路子。這和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規律,正好背道而馳。
自然經濟基礎廣泛而深厚,市場經濟遲遲難以發展,這是中國一個最基本、最重要的國情。在這樣的國度里搞社會主義,不僅不能排斥市場經濟,不能跳過市場經濟的發展階段,反而更需要大力發展市場經濟,通過大力發展市場經濟,來加快從小生產到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過程,形成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社會化大生產。這才是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明智選擇。
從國際上來看,正是市場經濟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占據統治地位,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越來越高,人類的物質生產從蒸汽機引發的工業革命發展到電力和計算機為標志的多次科技革命,生產的社會化程度沖破了狹小地域的限制,進而沖破了民族、疆界的藩籬,已經發展到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嶄新層次。信息產業的發展,互聯網普及,使得生產的社會化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大力發展市場經濟,是發展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由之路,是社會主義得以建立和發展的唯一基礎。要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落后的國家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根本的出路在于發展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發展社會化大生產。這就是我的結論。
【注釋】
[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35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同上,第372頁。(www.jzezyl.com)
[3]同上,第372頁。
[4]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68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第49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同①,第831~832頁。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5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列寧選集》第2卷,第31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薛暮橋:《要把馬克思主義這門科學不斷向前推進》,1987年3月20日《人民日報》。
[10]《列寧全集》第1卷,第14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1]薛暮橋:《要把馬克思主義這門科學不斷向前推進》,1987年3月20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