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發展狀況_中小企業發展探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始終保持高速增長,這主要有益于勞動力充裕和高儲蓄率帶來的資金充裕等方面。但這優勢從2010年之后開始弱化,尤其是近幾年,隨著勞動力、資金成本、原材料、產品研發等成本不斷攀升,中小企業低成本時代已漸去漸遠,中小企業靠“成本驅動”求生存變得越來越困難。2012年前后,東南沿海省份出現了低端勞動力供給緊張的問題,制造業成為“用工荒”的重災區,隨后一些中部地區如湖南、河南等農村勞動力充足的省份也出現了用工緊張的現象。(www.jzezyl.com)
中小企業經營成本的上升對企業利潤形成長期擠壓效應。2011年年初,阿里巴巴對江蘇、廣東、湖北、吉林和四川5省588個制造業企業進行抽樣調查,調查數據顯示,原材料在總成本占比最高,超過了62%,其余依次是銷售、人工和財務成本,占比分別超過13%、12%和4.5%。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在2008至2010年間呈不斷上升趨勢,原材料成本占比從2009年的63.1%升至2010年的64%,人工成本占比升幅略快于原材料成本占比,從11.1%逐年上升至12.3%。
中小企業承擔著高稅負擔,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無論從名義稅負還是實際稅負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稅負與其他國家相比都明顯偏高。中小企業應納的稅種主要有增值稅、營業稅、印花稅、房產稅、企業所得稅等。我國中小企業納稅總額占銷售收入的負擔率為6.81%,高于全部企業6.65%的平均水平;納稅額占資產總額的負擔率為4.9%,高于全國1.91%的平均水平。過重的稅負不但造成企業失血嚴重,更降低了中小企業的競爭能力。